.
.
  • .
  • .
  • .

丝绸消费亟待弥合的断层

日期:2011/8/3 15:27:56 人气:5582
 

 当年,马王堆汉墓的发掘,发现了一件稀世国宝——素纱禅衣。这件衣服薄如蝉翼,重量不到50克。日前,专家透露,为复制此件宝衣,不仅找到了当年制此衣所用的蚕种——三眠蚕,还为此生产了与西汉时期几近相同的绿色饲料。此过程花了整整20年时间,但尽管如此,复制品的重量比马王堆素纱禅衣原品还重了0.5克。

  面对这个无法复制的经典丝绸制品,人们在惊叹诧异以后,不禁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:丝绸发展到今天,它强大的艺术震撼力已经无可置疑,但在唤起其巨大产业活力面前却显得力不从心。在这个一切讲究效率的年代,丝绸的繁缛已经成为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。面对这一障碍,现代丝绸人应该如何破冰?


  在每年举办的中国模特大赛上都会设旗袍展环节,旗袍已日渐成为中国古文化的象征。图为模特在T台上展示丝绸旗袍。

  丝绸衰落不应继续

  “丝绸衰落是由丝绸消费断层引起的。”中国服装学院教授胡月认为,如果民国时期丝绸消费的时尚能够延续到现在,丝绸发展绝不是现在这种状况。她特别提到旗袍,认为丝绸旗袍消费带动了丝绸产业的发展,而建国之后的各种运动让这种时尚戛然而止,丝绸的消费出现了断代的现象。

  “一种消费、一种文化,一旦断代,就很难重新捡起。特别是在“快文化”时代,人们已经无法为需要专人打理的丝绸服饰腾出发展空间。”尽管一直坚持穿丝绸服装,但是胡月对于丝绸产业的未来依然持不乐观的态度。

  有学者认为,其实早在清朝末年,意大利、法国的丝绸科技和工艺就已慢慢超过中国。虽然丝绸衰落的时间尚无定论,但丝绸衰落的事实却已经存在,且这种衰落早已超出中国,在世界范围内“盛行”。

  丝绸的衰落首先体现在科技发展的滞缓上。古代我国就能够生产的超轻桑蚕,在现代我们却无法复制。据说法国时尚品牌Hermes了解到中国曾经能够生产出轻量的素纱禅衣,就想找到一家中国企业联合开发轻量的丝巾产品,最终却未能成行。

  在复制领域颇有建树的南京云锦研究所专家也曾经感叹,很多古代的丝绸工艺,他们经过多年研究都没有找到破解的方法,对于古人的聪明智慧,他们表现出由衷地敬佩。

 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,丝绸容易褪色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,丝绸科技发展的滞缓现象由此可见一斑。

  丝绸的衰落还体现在丝绸产品品种的萎缩上。最近几年,除了简单加工即可生产的蚕丝被的产量出现增长外,其他丝绸产品产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。即使是这些少量的丝绸产品,在国外竟然也会沦为“地摊货”。丝绸老人王庄穆在出国时看到丝绸在国外没有得到它应有的礼遇,回国后大声疾呼,希望丝绸业界共同努力,重塑她应有的高贵形象。

  将丝绸文化发扬光大

  很多丝绸工艺都具备艺术的特质,比如云锦和缂丝。

  织造云锦的大花楼机占地很大,织造场景也很壮观。大花楼机分成两层,上面可以坐两个人,下面可以坐两个人,四个人协调行动,织出漂亮的图案。据了解,多数大花楼机都是一些专门机构根据古织机的面貌进行复制的。而云锦工艺一般用来复制古代皇帝的龙袍,因为工艺复杂,复制品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,受到了一些收藏家的喜爱。

  缂丝的机器不算大,但是工艺却非常复杂。通经断纬的织造手法,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。记者在苏州“绣娘”曹美姐的家里看到了很多用作缂丝的织机。她说,这些织机都是其能工巧匠的丈夫做出来的,据说能够做出缂丝织机的人已经不多了。据了解,前些年缂丝的和服腰带在日本有广阔的市场,很多会缂丝的姑娘们就去工厂做工生产和服腰带。“和服腰带销路好的时候,吸引了一部分人来学缂丝。否则,今天精通缂丝工艺的人会更少。”曹美姐告诉记者。

  尽管日本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来恢复和服文化,但是日本的和服文化仍然出现了衰落的迹象。虽然现在的日本女人也会置办和服,但是对腰带已经没有过去那么讲究,非缂丝的和服腰带也逐渐被接受,苏州的缂丝腰带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。

  目前,缂丝生产的产品绝大多数已经是艺术品。据了解,有一款现代仿款的缂丝龙袍曾经拍卖出上百万元的价格。除此以外,苏绣、羌绣等产品中也有一部分成为装饰品,而这些装饰品也有人收藏,传给下一代,朝着收藏品的方向发展。

  受到时代潮流、经济环境的影响,丝绸行业逐渐向两个方向发展:一个是以茧丝被为代表的大众性消费品方向,一个是以云锦和缂丝为代表的艺术品方向。对于拥有庞大产业基础的茧丝绸行业来说,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是其产业振兴的必经之路。现代人复制那些无法复制的丝绸精品,重现那些无法重来的丝绸记忆,是想告诉大家,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丝绸文化,我们有责任将那些光辉灿烂文化发扬光大。

 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